铁甲山猫:陆基战车模块化新标杆

  德国的装甲战斗车辆一向喜欢用猛兽命名,这个传统从二战时期的“黑豹”、“虎”式坦克一直延续到战后的“豹1”、“豹2”主战坦克,如今又有一个新成员即将加入,那就是莱茵金属开发的“山猫”下一代装甲战斗车辆,只不过这只山猫可不小,体型几乎比豹子还大。

  德国陆军刚刚于2015年开始列装350辆“美洲狮”重型步兵战车,今后还将增购210辆,部分代替已服役半个世纪的“黄鼠狼”步兵战车(2017年还有382辆,其中200辆将在升级后一直用到2025年后)。这些履带式步兵战车将配合328辆“豹2”作战(2019-2023年将升级104辆旧型号到豹2A7V标准)。

  截至2020年4月,德国陆军拥有64036人,下辖3个师(第1装甲师、第10装甲师、德荷混编的快速反应师)、1个法德旅和1一个训练司令部,和我军一个集团军的实力差不多。德军步兵营直属旅或者师,没有法国那样的团级编制,一个营1000人,是美国步兵营兵力的2倍。

  “美洲狮”是莱茵金属和克劳斯-玛菲的合资公司PSM设计生产的,自1996年开始项目研发长达13年,在采用最高防护能力的Level-C装甲套件时战斗全重达到43吨,是当时世界上最重、最强悍的步兵战车。

  为什么莱茵金属在“美洲狮”之后马上又推出一款更大更重的新战车,它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山猫”车族不单单是西方军工行业近20年来难得推出的一款全新战斗车辆,它更体现了未来装甲平台的发展趋势:通过高度模块化的设计在防护力、火力和机动性之间取得平衡,并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出类拔萃,以高技术基础车体为骨干拓展适应战场变化的多用途作战能力。

  “山猫”车族由两种车型构成,KF31和KF41,KF是德语“Kettenfahrzeug - 履带式车辆”的缩写。KF31在2016年欧洲“萨托利”防务展览会上公开亮相,最大战斗全重38吨,可以搭载3+6名士兵;KF41则首秀于2年后的2018“萨托利”,战斗全重最高可达到50吨,甚至超过了二战五号“黑豹”坦克的44.8吨,搭载人数3+8人。两个系列在车体尺寸、炮塔和武器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分别覆盖了30-40吨的中型战车和40-50吨的重型战车范围,以适应不一样陆军的需求。

  靠近镜头的是KF31装甲人员运输型,后面一辆是KF41步兵战车型,最明显的区别就是KF31车体侧面有折线

  “山猫”家族最大的特点是多用途,可以在同一底盘上快速改装成不同构型,包括步兵战车、指挥控制车、装甲侦察车、装甲人员运输车、战场抢修车和装甲救护车,今后还可能开发自行迫击炮型和联合火力支援型,丰富的车族化改型可以大幅度降低了后勤支援和培训方面的成本,提高了任务弹性。

  车族化并不是什么新概念,60年代初生产的M113就已经实现了车族化,采用同一个底盘演变出自行迫击炮、指挥车、通信车、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自行高炮等几十个变形。之后俄罗斯的BMP-3、美国的M2/M3“布莱德雷”步兵战车、我国的04式步兵战车都是按照车族化的概念设计的,即节省研发制造费用,又减轻了后勤保障压力,一举多得。

  2019年10月31日,BAE系统公司在位于首都领地的马朱拉训练场向澳大利亚陆军演示了两款无人驾驶版M113AS4装甲车,一辆为安装炮塔的步兵战车,另一辆为装甲人员运输车

  但是这种车族化的通用性只体现在设计制造阶段,车辆驶下生产线后它的构型和功能就固定下来了,在战场上最多只能从同一车族的其它车辆上拆装通用部分的零件互换使用,一辆救护车是不可能变成侦察车的。

  而采用21世纪最新信息、机电技术设计的“山猫”重新定义了车族化的概念,基于通用化底盘和动力单元,在数字化骨干网络的开放式架构支持下,通过安装特定的弹性任务模块可以在不同构型之间快速转换,作业时间不超过8小时,紧急状况下不必返厂在野外就能够直接进行转换作业。

  在2018年“萨托利”防务展上,莱茵金属的工作人员用3个半小时完成了KF41从步兵战车(上)到指挥控制型(下)的转换

  这样变形金刚般的构型转换能力是过去所有履带式装甲车辆都不具备的,用户都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装甲部队的编成,显著提高全寿命费效比。例如,过去需要采购12辆不同构型的装甲车才能担负的任务,“山猫”只需要6到8辆加5套额外的任务模块就能胜任;在战场上可以通过更换受损模块迅速恢复战斗力而不必将整车拖回后方修理;即插即用的模块结构还可以更高效快捷地开发新质作战能力。

  “山猫”车族的6种变形车外观看上去差别相当大,实际分为2种构型。“高车顶”的指挥控制型和医疗型需要安装一个附加顶部模块以增大内部容积,载员舱高度达到1.8米。除了驾驶员和负责遥控武器站的车长,指挥控制型还可以搭载4名指挥人员和大量电脑、通信、电子设备,医疗型则可以携带2付担架和4名医疗人员或轻伤员。

  其余4种构型都采用“低车顶”,步兵战车型和侦察型配用炮塔,后者还可以安装升降支架提高传感器的观测高度。因为可快速更换的任务模块为非承载式结构,开放式顶部的通用底盘必须增强侧面的结构强度以承受任务模块在作战或遭到毁伤时产生的冲击力,这也是“山猫”的车重如此之大的重要原因。

  大多数陆军目前尚未接受模块化调整战斗车辆功能这一前卫概念,澳大利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在“拳师犬”轮式装甲车项目中就采购了超出车辆数量的功能模块,以便在需要时变更车辆构型。“拳师犬”是莱茵金属和克劳斯-玛菲的另一个合资项目,莱茵金属占合资公司ARTEC工业集团64%的股份,德国陆军装备了403辆,代替M113履带式装甲车和“狐”式轮式装甲车。

  在基本功能模块之外,“山猫”车族的防御系统也是模块化的,针对维和行动、反叛乱城市战、正规野战中的轻型装甲车辆对战等不同等级的战场威胁,可以安装动能弹防御模块、防地雷模块、顶装甲模块等不同的生存能力套件,配备“长矛2.0”炮塔的KF41步兵战车构型还能选装主动防御系统,对抗各类反坦克火箭和反坦克导弹。

  下面以整个“山猫”车族中最具代表性也是作战能力最强的KF41步兵战车为例,看一看它的具体设计。KF41采用常规的步兵战车布局方式,动力舱在前,驾驶舱偏左,中间是战斗舱,后部是载员舱。

  KF41的尺寸非常庞大,车长7.73米,车宽3.6米,到炮塔顶的高度为3.3米。车体长度甚至比豹2A6还要长3厘米,车宽也仅仅窄了10厘米。作为上一代步兵战车代表作的M2“布莱德雷”长、宽、高分别为6.55米、3.6米和2.98米,比KF41小了一圈。

  KF41的外观极具未来感,车体和炮塔采用了平板化的隐身设计,除了炮塔顶的车长周视镜外所有观瞄设备、灯具、烟雾弹发射器等附件均为内埋式和车体融为一体,表面没有任何突出物,连装甲车上常见的螺栓、把手都看不到,显得异常平整利落。单从隐身性讲就比同门的”美洲狮“高出一大截,减小了雷达反射面积,降低了敌方战场侦察雷达的发现概率。KF41的车体加工工艺十分精湛,棱线分明,材质厚重,体现出德制装甲车辆一贯的高水准。

  KF41的动力系统均采用成熟可靠的现有设备,迪尔DLT-460D双销挂胶金属履带来自PzH 2000自行火炮,驾驶员坐席来自“棕熊”式装甲工程车。利勃海尔D9612型V12柴油发动机是在工业领域广泛使用的商用货架产品,采用两级涡轮增压和两级中冷技术,排量27升,最大功率1140马力,单位功率26马力/吨。这个数据超过了西方的主流主战坦克,豹2A6单位功率为24.2马力/吨,M1A2 SEP为23.6马力/吨;和步兵战车的横向对比优势就更明显了,英国“武士”步兵战车为22马力/吨,M2“布莱德雷”是21.7马力/吨。而车重同为44.5吨的T-72B(M)发动机功率只有840马力,单位功率为18.9马力/吨。

  配套的德国产伦克HSWL256型全自动变速箱也用于“美洲狮”和“阿贾克斯”两种步兵战车,几乎成为西方步兵战车的标配。它的设计非常紧凑,可靠性很高,具备6个前进档和6个后退档。扭杆悬挂系统由莱茵金属参股49%的澳大利亚Supashock公司生产,配备了高效减震器,拥有自适应能力,在全车族不同构型的重量范围内都不需要另行。行动装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配备6对小直径负重轮、3对托带轮,最大爬坡度60°,最大侧倾度30°,跨越沟渠宽度2.5米,无准备涉水深度1.5米,可通过1米高的垂直障碍物,越野性能十分了得。

  KF41的油箱安装在车体尾部的外置储箱内,外面包覆有附加装甲,在发动机舱还有一个大型辅助油箱,总载油量超过700升,作战行驶距离500公里。这个外置油箱也是KF41和KF31外观上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另外KF41侧面的一体化附加装甲很厚,垂直突出在车体外,而KF31车体侧面有一条折线,薄薄的履带裙板和上面的车体装甲是分离的。

  在安装防护等级最高的反装甲生存套件后,KF41的战斗全重达到44吨,但凭借充沛的动力和可靠的传动系统,在如此重量之下它仍然具备同级别装甲车辆中领先的机动性能,公路最高速度70公里/时,比以机动性强著称的豹2A6还快2公里/时,而且KF41还预留了6吨的载荷空间用于今后的升级。

  KF41安装了莱茵金属自家的“长矛”双人炮塔,KF31、“美洲狮”和“拳师犬”也都配用“长矛”炮塔,不过KF41升级到了2.0版,和方方正正的1.0版相比采用了多斜面的隐身外形设计,防弹性能更好,可以在近战中有效防御小口径动能弹和高爆弹药。

  采用开放架构的“长矛”炮塔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模块化的基体,可以按需安装各种传感器、武器和防护套件。炮塔还拥有备份手动操纵功能,在丧失车载动力的时候仍然可以维持一定的作战能力。

  KF41的全数字化火控系统可谓豪华配置,达到一线主战坦克的水准。车长和炮长都配备了莱茵金属的数字式SEOSS稳定光电传感器系统,和豹2“革命2”型采用的型号相同,车长和炮长可以交换操作。

  SEOSS-P车长周视镜为非穿透式,布置在左侧炮长坐席后上方全车最高点上,光学窗口带有天窗,半球形视野具备对空搜索瞄准功能;SEOSS-S炮长瞄准镜位于炮塔正面。两者均为双通道双向稳定,配备莱茵金属的Saphir热成像仪,可选装高分辨率日间CCD摄像机,具备动对动瞄准和“猎-歼”能力。车长和炮长的潜望镜安装在两个地堡型的观察塔内,隐身性和防护性都大有提升。

  车长席安装有大尺寸彩色液晶显示屏,除了显示周视镜图像外还可以通过分布在炮塔四周的SAS事态感知系统摄像头获取360°外部战场全景,具备全天候快速反应能力。

  莱茵金属展示的KF41基准型号配备了一门“沃坦35”35毫米全自动加农炮,采用外能源电力驱动,双路供弹,射角为+45˚到−10˚,射速达到每分钟200发,有效射程3000米,威力比KF31上的“沃坦30”30毫米炮上了一个台阶。

  “沃坦35”在身管外安装了一具六边形的金属护套,顶部和炮塔上表面齐平,可以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和红外信号特征,还起到热护套的作用,连侧面的散热槽都安装了金属屏蔽网

  “沃坦”系列加农炮都安装了大型炮口装置,除了制退作用外前端的线圈还支持对可编程弹药的数据注入,具备对空对地双重射角能力。这种技术来自厄利空公司开发的“阿海德”可编程弹药,莱茵金属于1999年并购了厄利空武器分部,成为旗下的莱茵金属防空分公司。

  随着装甲车辆的防护能力越来越强,M2“布莱德雷”那一代的20、25毫米机关炮显得威力不足,步兵战车扩大主炮口径已经成为潮流,KF41的“沃坦35”在口径上虽然还不及瑞典CV90的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但是在火控性能、弹药多元化和先进性、对空对地双用途等方面综合衡量完全可以排到当今西方步兵战车主炮的第一名,今后甚至还有安装105毫米或者120毫米低膛压坦克炮的火力支援型方案。

  安装在炮塔右侧的同轴机枪采用莱茵金属最新开发的RMG 7.62毫米机枪,最大射速800发/分,使用MG3机枪的标准弹链。它的最大特色是拥有3根枪管,采用外能源射击但并不是加特林式转管机枪,3根枪管互为备份,当一根持续射击过热时系统会启动电气系统自动旋转枪管基座切换到下一根冷却的枪管,转换时间在5秒钟之内,可以最大程度保障火力持续性。

  RMG机枪的安装形式也很新颖,只有很短的一截枪管露在炮塔外面内,射口采用纵向开缝,一直延伸到炮塔顶部,拥有很大的射角可以对空射击,开口处用厚实的毛刷封闭,在不影响机枪俯仰射击的同时保证了密封性。

  在非炮塔构型的车型中则在车顶安装全数字双向稳定遥控武器站,配备昼/夜全天候观瞄设备和大/中口径机枪或40毫米榴弹发射器。

  KF41的“长矛2.0”炮塔还可以选装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研制的“长钉-LR2”反坦克导弹,配备2种战斗部:一种是增强型串联聚能战斗部,以70˚角俯冲攻顶可有效对抗现代主战坦克的主被动防御系统;另一种是多功能战斗部,配备多模式引信可改变装药起爆高度,对付建筑物、土木工事、非装甲目标或地面人员目标。装备“长钉-LR2”后KF41具备了在5.5公里距离上远程攻击敌方主战坦克、装甲车辆或加固型防御工事的能力。

  步兵战车配备反坦克导弹早已司空见惯,但是KF41这个也是由Supashock公司研制的发射装置非常有创意,平时折叠收藏在炮塔两侧,外部完全看不到。发射时盖板外翻90度成为一个发射平台,双联装导弹发射架再由液压杆升起倾斜发射。左右共4枚导弹载弹量翻了M2“布莱德雷”一倍。这个发射装置实际上是一个弹性任务模块,能够根据作战任务即插即用携带不同类型的子系统,除了反坦克导弹包括巡飞弹、小型无人机或者电子战套件。

  KF41的车体和炮塔都采用装甲钢焊接,厚度还处于保密状态,外界不得而知,主装甲外还安装有大型模块化附加装甲,车体内部铺设了防崩落衬层。据莱茵金属宣传可以防御反坦克弹药、中口径穿甲弹、炮弹/炸弹破片和路边简易爆炸装置。车底采用双层V型底,可以抵御10公斤级地雷在车底的直接爆炸冲击。

  KF41在降低红外特征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以减小被红外探测装置发现的概率。全车外表面喷涂了防红外涂料,尾部储箱表面安装有百叶窗,左侧的是发动机冷却系统进气口,它同时集成了三防过滤系统和舱内环境控制系统,右边的是发动机废弃排气口,通过管道联通到车首的发动机以降低前部的红外和声学特征。

  在热带地区作战时KF41还可以全身披挂莱茵金属研制的“SolarΣShield - 太阳盾牌”多光谱移动伪装系统,进一步降低全车的红外、视觉和雷达信号特征。

  在导弹发射装置前侧面安装有一列8具40毫米烟幕弹发射器,采用保型设计,发射筒藏在炮塔内部,只露出发射口盖。

  该发射器配备“Rosy - 快速遮蔽系统”多光谱烟雾弹,可以同时干扰各类采用电视、光电、红外成像、激光制导的反坦克武器。

  “长矛2.0”炮塔还可以选装莱茵金属的AMAP-ADS主动防御系统,针对来袭的聚能装药反坦克弹药提供360°硬杀伤防护。这些主动、被动防御系统和激光告警系统、枪声定位系统、自动目标识别和跟踪系统集成为一体,形成高度自动化的防御作战体系。

  和防御系统并存的还有该车令人赞叹的人机工效。单纯从载员人数看,KF41以44吨的重量只搭载8名乘员,12.3吨的M113却能塞进11人,但KF41宽大的载员舱干净整洁,形如科幻片中的太空舱,和阴暗杂乱的传统步兵战车内部有天壤之别。

  在KF41后部的载员舱内,8张悬挂式坐席通过吊钩柔性吊挂在天花板的导轨上,和车体不发生硬接触,可以有效隔离地雷或者路边炸弹造成的距离冲击,保护乘员安全。因为电子设备众多,KF41配备了功率强大的空调系统,给乘员也提供了舒适的乘车环境。

  老牌军火巨头莱茵金属的技术实力十分雄厚,“山猫”车族只用了不到五年时间就从绘图板上走下了生产线,并且在全球范围进行了广泛的测试。但是德国陆军目前正在采购“美洲狮”步兵战车,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没有另行采购“山猫”车族的计划,因此“山猫”自诞生起就是一个彻底的外销项目,瞄准的是急需装备新型步兵战车的国际买家,“山猫”也可以说是目前国际防务市场上最先进的现货产品了。

  今年9月匈牙利已经成为“山猫”的全球启动用户,将采购218辆匈牙利专用构型的步兵战车,合同总金额22.6亿美元,平均单价高达1036万美元,竟然比M1A2的890万美元(2016年币值)还贵。前46辆由德国制造,2024年开始交付,剩余的步兵战车将由莱茵金属在匈牙利合资设厂生产。

  匈牙利于1999年3月加入北约,目前只有2个步兵旅的作战编制,仅仅在第25步兵旅下属的第11坦克营装备了34辆老掉牙的T-72M1,剩下的5个步兵营只有BTR-80轮式装甲车。为了尽快推进陆军现代化,2019年下半年匈牙利耗资3.6亿美元采购44辆豹2A7+主战坦克和24门PzH 2000自行火炮,另加12辆二手的豹2A4用于训练,这些装备将于2021到2025年间交付。曾经有消息说匈牙利陆军准备采购“美洲狮”步兵战车进行搭配,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更加先进而且还略微便宜的“山猫”,“美洲狮”的单价是1059万美元。

  在本土对KF41进行测试的匈牙利陆军士兵,对比一下KF41的巨大车体高度

  218辆KF41正好配备5个营,令匈牙利陆军一举实现机械化,全德式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和略显肉疼的单价相比这种质的飞跃还是非常值得的。而且KF41的模块化多用途性可以说就是为匈牙利这种小规模陆军量身打造的,在压缩装备数量的同时拓展出尽可能多的作战能力。

  “陆地400”是澳大利亚陆军全力推进的重型装备现代化计划,共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项目定义研究,确定任务需求;第2阶段已经完成竞标,2018年3月耗资52亿澳元采购211辆“拳师犬”轮式装甲车替代257辆通用动力生产的ASLAV(LAV-25澳大利亚版);第3阶段是目前正在进行投标竞争的机动近战系统,计划采购同一车族的383辆步兵战车和17辆机动支援车用于替换431辆M113AS4系列装甲车,后来又增加了27辆后勤运输车、15门120毫米自行迫击炮和25门迫击炮弹药运输车,合同总价值高达181亿澳元;第4阶段涉及集成化训练系统。

  澳大利亚陆军的“拳师犬”和LAV-25及M1A1的尺寸对比,新型装甲车辆大型化的趋势十分明显

  参加第3阶段竞标的4款步兵战车目前只剩下2款进行最后角逐,由莱茵金属的KF41对阵韩华集团的AS21“红背蜘蛛”(韩国陆军K21步兵战车的深度改进型),BAE系统公司的CV90 Mk4和通用动力的“阿贾克斯”已经出局,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在各国军费不断萎缩的今天,这是一笔国际军售市场上少有的大单,莱茵金属志在必得,因为第2阶段刚刚胜出的“拳师犬”和KF41在动力系统、观瞄系统、作战系统等很多方面采用相同的模块化部件,能够准确的通过任务需求进行更换,而且莱茵金属在昆士兰州雷德班克的军用车辆高级中心已经具备现成的大规模生产能力。

  11月初莱茵金属在澳大利亚公布了参加竞标的3辆样车中的第一辆,这3辆样车将安装大量澳大利亚公司研制的部件,包括匈牙利采购的KF41其炮塔也是由莱茵金属澳大利亚分公司生产的。从11月开始两款参评战车将进行为期一年的“RMA - 风险缓解措施”测试,全面对比火力、机动性和防护能力,明年选定车型后将于2024-2025年达到初始作战能力,2030年完成全部装备计划。

  同为东欧北约国家的捷克和匈牙利情况类似,目前一线辆T-72M4和149辆BVP-2。不过捷克具有相当发达的汽车和兵器工业,著名的太脱拉汽车公司也生产大量军品,技术力量雄厚。

  2019年捷克国防部招标采购210辆现代化步兵战车以替换BVP-2,参与竞标的4种车型分别是BAE系统公司CV90、通用动力的ASCOD、莱茵金属的“山猫”和“美洲狮”,总价值超过22.8亿美元。莱茵金属的优势之一就是几十年来深度参与捷克的汽车工业,在捷克拥有充足的人才和基本的建设资源,最终鹿死谁手目前还很难说。

  莱茵金属最大的野心还是美国陆军这个广阔的市场。2018年10月,莱茵金属宣布和雷锡昂公司组成团队,推出KF41升级版竞标美国陆军的“OMFV- 可选有人战斗车辆计划”,用于替代数量庞大且日益老旧的M2/M3“布莱德雷”步兵战车。在现役坦克全部升级到M1A2 SEPv2并小批量生产M1A2C、已经选定AMPV取代M113、JLTV取代悍马和MRAP后,美国陆军剩下的头等换装大项目就是替代“布莱德雷”,数量高达1874辆,是澳大利亚、匈牙利等小规模陆军完全不可比的巨无霸订单,金额更是天文数字。

  该项目原称为“GCV - 地面作战步兵战斗车辆系统”,主要竞争对象是BAE系统公司63.5吨的油电混合动力怪兽和通用动力的常规方案,2014年项目被取消后改为OMFV计划,莱茵金属也趁机加入竞争以图进入相对封闭的美国市场。

  莱茵金属美国车辆分公司总经理声称参加竞标的不会是KF41的现有版本,而是根据美国陆军的特殊需求专门升级的改进型号。美国陆军将于2022财年初选出入围竞争者进入数字样车设计阶段,2023年下半年再次筛选方案进入为期一年的详细设计阶段,2024财年下半年组织样车生产,2025年作对比测试,2027财年才能最后选定优胜者拿下整个订单。

  5-7年后世界军事格局和装甲车辆技术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目前尚难预料,不过KF41无疑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未来步兵战车开路先锋,其车体大型化、构型模块化、外形隐身化、火控坦克化的先进设计理念值得各国陆军借鉴。

看了这篇文章的人还看了